柯橋實現淤泥資源再利用
2016-06-12 文章來源:轉自浙江日報
來到位于柯橋錢清鎮的淤泥固化一體化中心,伴隨著隆隆的機械聲,6臺大功率壓縮機正在工作。一旁的小河里,插著4根口徑很粗的黑管子。循著管子望去,只見河底泥漿被絞吸船吸上來,沉淀后進入調節池,被攪拌均勻,經固液壓濾分離,不一會兒一塊塊形如豆腐干的泥餅就成型了。
“用于攪拌的大池容積達1000多立方米。河底淤泥加入泥沙聚沉劑后,使泥、水快速分離、沉淀。一臺臺固液分離機械,起到脫水作用,分別形成干的泥餅和清水。”來自湖北路德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項目經理移亞東說,經過這種泥漿脫水固結一體化工藝處理后的清水,可達標排放。泥餅不但比泥漿的體積小50%至70%,而且遇水不易融化。干泥可用作工程基礎料進行填埋,也可以用于磚瓦廠制磚,有機質含量高的還能用作園林綠化用土。
據了解,柯橋境內河道縱橫、水網密布,現有河道854條,水域面積達49平方公里。自2007年柯橋實施“清水工程”以來,每年河道清淤量達100萬立方米以上,河道清淤疏浚任務繁重。
“五水共治”,治污先行。2014年下半年,柯橋建設淤泥固化中心,采用市場化模式清淤。近3年來累計投入3.5億元,通過實施“五清十抓”行動,清淤500多萬立方米。目前,該區已建成齊賢、錢清、福全3個淤泥固化中心,年固化能力達240萬立方米,完成固化淤泥30萬立方米,并在濱海口門丘新建一處淤泥固化中心。
淤泥固化中心全天24小時不間斷作業,覆蓋周圍10公里范圍內的河道。據柯橋區水利局負責人介紹,現在,淤泥固化的各個流程都裝有監控,打開辦公室電腦或者手機,就能實時監測現場工作情況。
河道清淤是治污水的關鍵一環,淤泥固化處理,能有效減少二次污染,節約土地資源。區水利局清水工程辦公室主任馮柏松說,打好治淤泥殲滅戰,真正讓水活起來、清起來、美起來。當地結合海綿城市建設,推進淤泥資源化利用,把它做成一項環保產業。同時,對淤泥進行成分檢測,按照污染程度分類利用,切實提升淤泥處置效率和效果。繼續探索將淤泥肥田、淤泥制材、淤泥發電等多種消納途徑。
2016年,柯橋計劃清淤141條河道,完成清淤324萬立方米。截至4月底,全區已完成清淤129.6萬立方米,固化泥餅16.3萬立方米。“我們的目標是在5年內,將全區所有河道都清洗一遍。”馮柏松說。